复制

ㄧㄝˋ

言部共16画左右结构U+8B01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言部

16画

9画

左右结构

YJQN

YRAPV

SKRY

06627

U+8B01

4111251251135345 点、横、横、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撇、横折钩、撇、点、竖折/竖弯

謁字概述

纠错

〔謁〕字拼音是(yè),部首是言部,总笔画是16画

〔謁〕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言、曷”或“訁、曷”。

〔謁〕字仓颉码是YRAPV,五笔是YJQN,四角号码是06627,郑码是SKRY

〔謁〕字的UNICODE是U+8B0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585,UTF-32:00008B01,UTF-8:E8 AC 81。

〔謁〕字异体字是

謁的笔顺

纠错
Loading...

謁的意思

纠错

ㄧㄝˋ

基本解释

见“”。

謁字的翻译

纠错
  1. visit, pay respects to
  2. bei einem Vorgesetzten vorsprechen (V, Pol)​, jdm seine Aufwartung machen (V, Pol)​, jdm seine Hochachtung zeigen (V, Pol)​, jdm. formal besuchen (V, Pol)​, jdm. respektvoll einen Besuch abstatten (V, Pol)​, Ye (Eig, Fam)
  3. visiter, annoncer

謁的国语辞典解释

折叠展开

ㄧㄝˋ

详细解释

1.名片。

《说文解字•言部》“”字•清•段玉裁•注:“谒者,若后人书刺,自言爵里姓名,并列所白事。”《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后汉书•卷一一•刘盆子传》:“酒未行,其中一人出刀笔书谒欲贺。”

2.姓。如汉代有谒琼。

1.禀告、说明。

《战国策•秦策一》:“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汉•王充《论衡•纪妖》:“当道者曰:『吾欲有谒于主君。』从者以闻。”

2.请求。

《列子•周穆王》:“谒史而卜之,弗占;谒巫而祷之,弗禁;谒医而攻之,弗已。”《唐语林•卷三•赏誉》:“任大理评事,日𫗴粥不给,尝于安国寺相识僧处谒飧。”

3.进见、拜见。

《楚辞•刘向•九叹•远游》:“登昆仑而北首兮,悉灵圉而来谒。”《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卫大经传》:“开元初,毕构为刺史,使县令孔慎言就谒,辞不见。”

晋谒总统。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謁的两岸词典解释

折叠展开

ㄧㄝˋ

详细解释

1.〈书〉拜见;进见。

拜谒、请谒、参谒。

2.〈书〉名片。

投谒。

3.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謁的字源字形

纠错

謁(简·秦·放马滩) 放马滩

謁(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謁(简·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謁(简·秦·龙岗) 龙岗

謁(简·秦·关沮) 关沮

謁(简·秦·里耶) 里耶

謁(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謁(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謁(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謁(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謁(传抄·宋·隶释 隶续) 传抄 隶释 隶续

謁(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謁(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謁(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謁(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謁(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