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zhī zhì ㄓˋ

卷五矢部共8画
说文解字

卷五

矢部

8画

U+77E5

陟离切

知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下反切陟離切頁碼168頁,第12

知詞也。从口从矢。

附注徐鍇繫傳:「凡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會意。」苗夔聲訂:「當從建首字(矢)聲例補『矢亦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反切珍移反頁碼420頁,第6行,第1

知詞也。從口、矢。

鍇注臣鍇曰:「凡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下反切陟离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907頁,第1許惟賢401頁,第5

知䛐也。

段注《白部》曰:𥏼,識䛐也。从白,从亏,从知。按此䛐也之上亦當有識字。知𥏼義同。故𥏼作知。

从口矢。

段注識敏,故出於口者疾如矢也。陟离切。十六部。

白话解释

知,表达意思的措词。字形采用“口、矢”会义。

字形解说

字始見於金文。有用為動詞,作知道義;有從矢、從口,作上下式的結構,見〈徐尹鼎〉的「以知恤」一句;有增作智,如〈中山王壺〉的「余智其忠信也」一句。戰國竹簡一般現用以智為知。明確知、智字形區隔的,要到篆文以後。《說文》:「知,詞也。从口、从始。」段注:「按此『詞也』之上,當有『識』字。識敏,故出於口者疾如矢也。」字從口、從矢。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隸楷以後字形均承篆文而來。

知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34頁,第10字
2陳昌治本第434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339頁
4說文校箋第215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208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739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297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88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083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32頁,第21字
11標注說文第213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1705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5498頁【補遺】第16808頁
14通訓定聲第2041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443頁【崇文】第1769頁
16說文句讀第663頁
17古字詁林第五冊,第487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533頁,第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