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ㄉㄧˋ

卷一上部共9画
说文解字

卷一

上部

9画

U+5E1D

都計切

𢂇

帝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上反切都計切頁碼2頁,第3

帝諦也。王天下之號也。从丄朿聲。

𢂇

𢂇古文帝。古文諸丄字皆从一,篆文皆从𠄞𠄞,古文上字。䇂示辰龍童音章皆从古文丄。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帝』字,吳大澂以為象花蒂之形;王國維以為『帝』即『蒂』,象花萼全形。葉玉森《殷墟書契前編集釋》、朱芳圃《殷商文字釋義》以為象束柴燎祭於上帝。」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一反切的例反頁碼27頁,第1行,第2

𢂇諦也。王天下之號。從丄朿聲。

鍇注臣鍇曰:「通論僃矣。」

反切………頁碼27頁,第2行,第1

古文帝。古文諸丄字皆從一,篆文皆從二。二,古文上字。䇂言示辰龍,童、音、章皆從古文丄。

鍇注臣鍇曰:「萬物莫先於一,故古文上,皆爲一,非謂古文以一爲上字也。古上爲𠄞字,亦指事也,似丄字,但上畫微橫書之,則長下畫而短上畫。二,貳字,則上下兩畫齊等也。凡示字,天垂象;辰字,象房星。故皆從二。䇂,愆字也。愆者,󰸥上獲愆,故字從󰸥。上󰸥,干字也。𠄞,上字也。至於言、童、龍、音、章等,皆從䇂之聲,所以云皆從上。詳而察之,皆出於䇂字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上反切都計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5頁,第2許惟賢2頁,第4

𢂇諦也。

段注見《春秋元命苞》、《春秋運斗樞》。《毛詩故訓傳》曰:審諦如帝。

王天下之號。从𠄞。朿聲。

段注都計切。古音第十六部。

古文帝。古文諸丄字皆从一。篆文皆从𠄞𠄞古文上字。

段注古文从一。小篆从古文上者。古今體異。必云𠄞古上字者。明非二字也。徐鍇曰:古文上兩畫,上短下長。一二之二,則兩畫齊等。

䇂。

段注俗本䇂下有言。非也。言从䇂。舉䇂可以包言。

示辰龍童音章皆从古文上。

段注古文示作󵠣。古文禮作𠃞。古文辰作𠨷。此古文从一,小篆从𠄞之證。然則古文以一爲𠄞。六書之假借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以聲為訓,最明白之人乃可為帝。

帝為舌頭音,朿為齒音。古齒音皆作舌頭音,故帝从朿聲。帝、諦聲訓。古以最明察之人可為帝,故訓諦。

諦也。以聲為訓。古以最明察之人為帝也,故曰審諦如帝。帝為舌頭音,朿為齒音古齒音皆作舌頭音,故帝从朿聲。

白话解释

帝,最高称谓。又是君王统治天下的称号。,这是古文写法的“帝”。古文各个“丄”都采用“一”作字根,而篆文都采用 “二”作字根。

字形解说

甲骨文的字形有不同的說法:一說像古代祭天時所架高的祭檯,為「禘」的本字,引申為祭天的「帝王」。一說像花蒂的形狀,上像花的子房,中像花萼,下像雄花蕊。蒂在花的末端,引申為物的末端部位,如「菸蒂」,假借作「帝王」,而加草頭作「花蒂」字。另有一說以為乃像兵器,引申為擁有武力的「帝王」。戰國文字像甲骨文、金文而稍有變化。篆文從「二(古文「上」)」,「朿(ㄘˋ cì)」聲。從「二」指地位最高;「朿」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隸書已看不出「朿」聲的形體。楷書與隸書近似。

帝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14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33頁
4說文校箋第2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2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4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7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6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頁,第7字
11標注說文第1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2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012頁【補遺】第16141頁【補編】第14867頁【後編】第18166頁
14通訓定聲第2056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4頁【崇文】第13頁
16說文句讀第4頁
17說文新證第45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3頁,第1字
19古字詁林第一冊,第44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6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