蹂

复制

róu ㄖㄡˊ

正文・酉集中足部共16画
康熙字典

正文酉集中

足部

16画

U+8E42

蹂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中 部首足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41頁,第11

同文書局本: 第1230頁,第17

標點整理本: 第1210頁,第1

廣韻》:人又切;《集韻》、《韻會》、《正韻》:如又切,𡘋音輮。
說文》厹,篆文从足,柔聲──獸足蹂地也。
博雅》:疾也、履也。
玉篇》:踐也。
史記・項羽紀》:餘騎相蹂踐。
前漢・揚雄傳》:蹂蕙圃,踐蘭唐。

又,《廣韻》:耳由切;《集韻》、《韻會》、《正韻》:而由切,𡘋音柔。
詩・大雅》:或簸或蹂。〔箋〕蹂之言潤也。〔疏〕蹂黍,以水潤米,必當蹂之使濕。〔朱傳〕簸揚去糠也;蹂,蹂禾取穀以繼之也。

注解

〔蹂〕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足部

〔蹂〕字拼音是ró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𧾷、柔,五行属

〔蹂〕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足,柔声。本义是践踏。

〔蹂〕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róu] ⑴ 搓揉。《唐寫切韻殘本•尤韻》:“蹂,踐穀。”《詩•大雅•生民》:“或舂或揄,或簸或蹂。”⑵ 踐踏。《廣雅•釋詁一》:“蹂,履也。”《玉篇•足部》:“蹂,蹂踐,蹋也。”⑶ 獸足踐踏地面。也作“禸”、“厹”。《説文•禸部》:“禸,獸足蹂地也。蹂,篆文从足,柔聲。”⑷ 獸跡。也作“厹”。《集韻•有韻》:“厹,獸跡。或作蹂。”用暴力欺压、侵凌。元戴良《李仲賓像贊》:“蹂强翼弱,名四馳也。”⑸ 行疾。《廣雅•釋詁一》:“蹂,疾也。”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