蒡

复制

bàng ㄅㄤˋ

正文・申集上艸部共16画
康熙字典

正文申集上

艸部

16画

U+84A1

蒡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08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1048頁,第32

標點整理本: 第1017頁,第28

集韻》:蒲光切,音旁。
爾雅・釋草》:隱荵,蒡。見荵字註。

又,《博雅》:繁母,蒡葧也。

又,《唐韻》:薄庚切,音彭──義同。

又,《廣韻》:北朗切,音榜──牛蒡子,藥名。
本草》:一名惡,實似蒲萄,核外殼如栗莍,一名䑕黏,一名大力子,一名蝙蝠刺,氣味苦寒無毒。
類篇》作牛𦾭,《唐韻》作𦱘

卷目考證・申集上 部首艸部

愛日堂藏本: 第608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667頁,第18

《爾雅・釋草》隱荵蒡。

謹照原文改蒡隱荵。

注解

〔蒡〕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蒡〕字拼音是bà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旁,五行属

〔蒡〕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àng] ⑴ 〔牛~〕二年生草本植物,根多肉,根和嫩叶可食。种子(称“牛蒡子”)可入药。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