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ūkǒu

驱口

拼音
qū kǒu
注音
ㄑㄩ ㄎㄡˇ
繁体
驅口

驱口的意思

词语解释

驱口qū kǒu

  1. 宋·元时代金军、蒙古军在战争俘虏汉族大户。其地位类似农奴少数成为贵族家庭奴隶

引证解释

  1. 亦作“駈口”。 宋•元 时代 金•军、 蒙古 军在战争中俘虏的 汉 族大户。其地位类似农奴,少数成为贵族家庭的奴隶。

    《元典章·户部三·籍册》:“不论 达达、回回、女真、汉•儿人等,如是军前虏到人口,在家住坐做駈口。”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奴婢:“今 蒙古、色目 人之臧获,男曰奴,女曰婢,总曰驱口……刑律私宰牛马,杖一百;敺死驱口,比常人减死一等,杖一百七。所以奴婢马牛无异。”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一章三:“蒙古 统治者在灭 金•灭 宋 的战争中,除开攻城略地,大量屠杀以外,更掠夺人口,叫做驱口,地位和奴隶一样,所生子孙永远世袭。”

国语辞典

驱口qū kǒu

  1. 宋元时被金军、蒙古军俘掳后,被逼从事劳役汉人。元·陶宗仪也作「驱丁」。

    《南村辍耕录·卷十七·奴婢》:「今蒙古色目人之臧获,男曰奴,女曰婢,总曰驱口。」
    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咱爷娘恁地见识!将个妹妹嫁与一个事马的驱口。」

网络解释

驱口

驱口原意为“被俘获驱使之人”﹐即战争中被俘强逼为奴﹑供人驱使的人。

驱口一词始见于金代。蒙古灭金过程中﹐掠民为奴的现象非常严重。据记载:窝阔台灭金后、贵族、将校所得驱口,约当原金统治残存人口的一半。在蒙古灭南宋的战争中﹐掠民为驱尽管程度有所减轻﹐但仍相当普遍元朝统一全国后﹐以战俘驱口的现象显著减少﹐在镇压人民起义过程中仍有掠民为驱的现象。后来驱口成了奴婢的通称直至明代初期还有个别驱口的记载﹐但此后不久便逐渐消失

驱口的字义分解

  • 拼音部首总笔画 7

    驱 [ qū ] 1. 赶牲口。 驱马。驱策。驱驰。 2. 赶走。 驱动。驱赶。驱寒。 3. 强行、逼迫。 驱使。驱遣(a.强迫;b.赶走;c.消除,排除情绪)。 4. 快跑。 并驾齐驱。先驱。前驱。 [更多解释]

  • 拼音 kǒu 部首总笔画 3

    口 [ kǒu ] 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 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 瓶子口。 3. 出入通过的地方。 门口。港口。 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 古北口。喜峰口。 5. 破裂的地方。 口子。 [更多解释]

驱口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驱口的相关词语

【驱口】的常见问题

  1. 驱口的拼音是什么?驱口怎么读?

    驱口的拼音是:qū kǒu
    点击 图标播放驱口的发音

  2. 驱口是什么意思?

    驱口的意思是:宋元时被金军、蒙古军俘掳后,被逼从事劳役的汉人。元·陶宗仪也作「驱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