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òngkǒushuòjīn

众口铄金

拼音 zhòng kǒu shuò jīn 怎么读

注音 ㄓㄨㄥˋ ㄎㄡˇ ㄕㄨㄛˋ ㄐㄧㄣ

繁体 衆口鑠金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人言可畏   积毁销骨

众口铄金的意思

折叠展开

人人这么说;足以熔化金(铄:熔化)。
比喻舆论力量大;也比喻谣言多使是非混淆。

出处《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常与积毁销骨连用。

例子群言淆乱,异说争鸣;众口铄金,积非成是。(鲁迅《三闲集 述香港恭祝圣诞》)

正音”,读作“shuò”,不能读作“lè”、“yuè”。

众口铄金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销。比喻众口同声,往往积非成是。语出《国语・周语下》。△“众志成城

【典源】

《国语・周语下》

二十四年・[1]成,伶人告和。王谓伶州鸠曰:“钟果和矣。”对曰:“未可知也。”王曰:“何故?”对曰:“上作器,民备[2]之,则为和。今[3],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4]好,[5]其不济也。其所曹恶,鲜其不废也。故谚曰:『[6],众口[7]。』三年之中,而[8]再兴焉,惧一之废也。”王曰:“尔老耄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钟不和。

注解

[1]钟:通“”。

[2]乐:赞成。

[3]财亡民罢:浪费金钱,又使民众劳苦不堪。罢,通“”,劳累。

[4]曹:群众。

[5]鲜:音ǎn,很少的意思。

[6]众心成城:众人同心,力量坚固如城。见“众志成城”。

[7]铄金:镕化金属。铄,镕化。

[8]害金:害民之金,此处指所铸之钟。

【典故】

据《国语・周语下》载,春秋末年,周景王打算要铸造一口极大的钟。单穆公和乐师州鸠知道了这件事,便劝阻景王打消念头。他们认为:那么大的钟虽然少见,但是声音不一定和谐好听,若因此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痛苦,更是没有必要。然而景王并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仍然执意铸钟。隔年,大钟铸成了,平日惯于献媚的乐工们,纷纷向景王赞美大钟的声音非常和谐、好听。景王十分高兴,就找来当初反对铸钟的乐师州鸠,对他夸耀的说:“看吧!钟声果然很好听,你的顾虑是多余的。”州鸠对于景王的无知和自夸十分不以为然,就回答说:“大王铸造大钟,如果人民都十分赞成,那才叫和谐。如今劳民伤财,人民都对大王十分怨恨,这种情形怎么能叫做和谐呢?而且人民所赞同的,很少有不成功的;人民所厌恶的,很少有不失败的。这就是俗话所说:『众心成城,众口铄金』的道理啊!”但是景王不接纳州鸠的劝谏,反而认为他已经年老了,什么都不知道。隔年,周景王驾崩,之后再也没有人说大钟的声音好听。后来“众口铄金”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众口同声,往往积非成是。而在汉朝应劭所著的《风俗通义》逸文中,另有一个关于“众口铄金”的故事,内容是这样的:有一个商人拿了一块纯金求售,可是所有的客人都说这块金子不纯,商人为了证明金子是纯的,就把金子放到火里锻烧,因为“真金不怕火炼”,来证明他所卖的金子的确是纯金。

【书证】

  • 01.《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源)
  • 02.《邓析子・转辞》:“古人有言,众口铄金,三人成虎,不可不察也。”
  • 03.汉・刘向《新序・卷三・杂事》:“夫以孔、墨之辩,而不能自免。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04.《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韩崔高孙王传・孙礼》:“窃闻众口铄金,浮石沈木,三人成市虎,慈母投其杼。”
  • 05.《隋书・卷二・高祖纪下》:“盖同德之风难嗣,离德之轨易追,则任者不休,休者不任,则众口铄金,戮辱之祸不测。”
  • 06.明・姜南《投瓮随笔・逐臣表语》:“昔日位居黄合,众口铄金;此时身谢朱崖,蔓草萦骨,亦可哀也。”

【用法】

语义比喻众口同声,往往积非成是。

类别用在“积谎成真”的表述上。

例句

老总因为不堪黑函流言的困扰而请辞,可见众口铄金,人言可畏!

这种八卦新闻往往会造成众口铄金的局面,让当事人遭受莫大的伤害!

身为记者对所报导的事要谨慎求证,万一报导失真,众口铄金,有人将因此受害。

看到自己偶像的负面新闻一再被报导,老王一直说:“这是众口铄金众口铄金!”

众口铄金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Too many rumors can confuse right with wrong.
  2. à force d'être répétées,les rumeurs finissent par ne plus distinguer le vrai du faux

众口铄金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hòng), 人部,共6画

①. 许多。 如: 与“寡”相对:众人。众多。众矢之的。芸芸众生。

②. 许多人。 如: 大众。群众。民众。众口铄金。众目睽睽。众叛亲离。众擎易举。

读音(kǒu), 口部,共3画

①.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 如: 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②.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 如: 瓶子口。

③. 出入通过的地方。 如: 门口。港口。

④.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 如: 古北口。喜峰口。

⑤. 破裂的地方。 如: 口子。

读音(shuò), 钅部,共10画

①. 熔化金属。 如: 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②. 消毁,消损。 如: “秦先得齐宋,则韩氏铄”。

③. 同“烁”。

读音(jīn), 金部,共8画

①.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 如: 黄金。金子。金笔。

②.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 如: 金属。五金(旧指金银铜铁锡)。合金(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金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

③. 钱。 如: 现金。基金。挥金如土。

④. 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 如: 金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金声(a.钲声;b.钟声)。金鼓(锣鼓)。

⑤.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⑥. 喻尊贵、贵重、难得、持久、坚固、有光泽等。 如: 金兰(友情深)。金刚(梵语意译,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金瓯(a.盛酒器;b.喻疆土完整)。金城汤池。

⑦. 一些动、植物因颜色似金而得名。 如: 金鱼。金乌(太阳)。金龟。金丝猴。

⑧. 中国朝代名。 如: 金代。

⑨. 姓。

众口铄金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